李大釗紀念館及故居
大釗紀念館 閆軍 攝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大釗精神啟后人。
李大釗紀念館坐落在樂亭縣新城區大釗路。是中宣部確定的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建筑風格融地方特色、民族風格和現代建筑格調為一體,整個建筑物由灰、白、黑三大色系組成,樸實、莊重。
紀念館里主要參觀地由李大釗生平事跡陳列展覽、李大釗廉潔風范展覽、李大釗紀念碑林等組成。李大釗生平業績陳列展覽分三個展廳,以翔實的資料配以現代化展示手段和多種藝術形式,全面系統地展現李大釗波瀾壯闊的一生以及對中國革命做出的豐功偉績;李大釗廉潔風范展覽突出展現李大釗同志的廉潔風范及模范傳承和現實意義;李大釗紀念館碑林匯集了李大釗部分珍貴手書、黨和國家領導人為李大釗題詞及國內部分著名書法家、藝術家緬懷和頌揚李大釗的書法作品和部分有關李大釗碑刻的復制內容,集愛國主義教育、人文景觀與藝術欣賞于一體。
李大釗故居坐北朝南,呈長方形。高階臺,黑大車門,是一座三進宅院,較典型的冀東農村莊戶格局。故居紀念館的西半院,原來是李大釗三祖父李茹璧的房產,現也進行了復原陳列,并有《李大釗人格風范》展覽。
潘家峪慘案紀念館
潘家峪慘案紀念館
一張張照片,一件件文物,是日軍侵華的無聲證明。
潘家峪慘案紀念館位于豐潤區潘家峪村中部,于1999年建成。1941年1月25日,滅絕人性的侵華日軍包圍了潘家峪,對手無寸鐵的村民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1230名同胞遇難,制造了震驚中外的“潘家峪慘案”。
潘家峪慘案紀念館坐北朝南,紀念館結合地形的特點,采用不對稱布局,將主入口設在道路一側,墻上書有李運昌題寫的“潘家峪慘案紀念館”館名,沿臺階向上主入口樹立一組中英文寫的紀念碑文,表明時間、事情與紀念館建設主題。整個建筑為灰白色的二層樓,樸實大方,莊嚴肅穆,主題突出。院內遍鋪爆炸狀碎石,喻示日本侵略者屠殺無辜、慘無人道的三光政策。庭院中的枯樹更能烘托主題,院落給人一種低沉悲壯的氣氛。
紀念館內用圖片、文字、文物及聲、光、電等現代化手段展示了潘家峪人民的抗日斗爭史和慘案發生的過程,向世人展示了慘案發生的歷史背景、事件經過以及潘家峪人民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慘案留下了西大坑、老槐樹、小鐵門、南巖子、殺人場潘家大院、殉難同胞的葬墓等遺址,是日本侵略者侵華罪惡的鐵證,時刻警示后人“警鐘長鳴,勿忘國恥”。
喜峰雄關大刀園
喜峰口長城抗戰紀念碑
重溫《大刀進行曲》,回望崢嶸歲月,追憶抗戰精神。
喜峰雄關大刀園位于板栗之鄉遷西,背靠聞名世界的萬里長城,腳下是全國著名的旅游勝地潘家口水庫。
喜峰口曾是旌旗獵獵的古戰場,是1933年爆發的轟動國內外的長城抗戰的主戰場。
喜峰雄關大刀園風景秀麗、山勢險要,有完整的二道邊長城。從長城上可觀看潘家口水庫風光,青山、綠水、藍天、古城交相呼應。喜峰雄關大刀園于2003年投入建設,先后完成了喜峰口長城抗戰紀念碑、主題雕塑、鋼鐵長城、大刀禮贊、長城抗戰文化展示廳、紅色放映廳、喜峰口長城抗戰舊址、抗戰生活體驗區、板栗文化展示廳等景點建設。
小貼士
出行注意防暑
高溫酷暑的夏季,人體的新陳代謝速度加快,出行旅游尤其要注意防暑降溫。
☆戴一頂隔熱的涼帽。
選擇透氣性好且帽檐較大的,草帽或者竹纖維材質的最好;蛘哌x擇一把便于攜帶的晴雨傘。
☆盡量穿淺色的衣服。
材質最好是純棉的,因為這樣比較容易吸汗透氣,同時也起到一定的隔熱降溫作用。
☆盡可能在保證睡眠的情況下選擇早起外出。
避免在中午溫度最高時出行,可以利用高溫時段進行必要的休息,補充體力。
☆大量補充常溫的白開水。
不要因為炎熱而喝冷飲,使腸胃受損。還要注意飲用水的衛生,有條件可以適量加些食鹽和白糖、蜂蜜。
☆外出歸來時不要立即開足空調或電扇,或者馬上去洗澡。
這種快速冷卻會使全身毛孔快速閉合,體內熱量反而難以散發,還會因腦部血管迅速收縮而引起供血不足。
☆最好再帶上基本的急救藥物。
如風油精、十滴水、速效救心丸等。